浙江大学“智汇紫金”高端对话第 36 期 —— 海宁校区科技成果投融资对接会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5-04-26 00:00
2025 年 4 月 24 日,浙江大学“智汇紫金”高端对话第 36 期在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鹃湖启真孵化器 2 楼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浙大科技园鹃湖启真孵化器承办,旨在搭建学术界和产业界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推动海宁校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促进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浙大工研院副院长、国际联合学院ZJUI学院科研与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胡欢,国际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陶翃,国际校区科研部部长金王平,浙江鹃湖启真孵化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卓娜,以及杭州金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信达浙江分公司、杭州美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投资公司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片



实验室参观:前沿成果展示




在浙大国际校区科研部部长金王平带领下,与会嘉宾参观了浙江大学海宁校区的多个实验室,深入了解了校区在不同科研领域的前沿成果。叶轮机械高精度气动仿真软件项目由崔佳欢副教授介绍,展示了其在航空发动机气动传热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光储充联合优化系统由刁瑞盛副教授讲解,阐述了其在能源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狄大卫教授团队的熊文涛博士向大家介绍了世界最小的微型钙钛矿 LED 项目,钙钛矿LED作为一种新型光源,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微型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有望在显示、照明和通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项研究成果,于2024年9月11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自然》。




项目路演:创新项目亮相




浙江鹃湖启真孵化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卓娜主持项目路演会,李总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期待嘉宾们能够针对路演的5个项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浙大胡欢博士的“高端仪器国产替代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以原子力显微镜和探针为核心,致力于填补国内高端仪器领域的空白。在当前我国高端仪器高度依赖进口的背景下,该项目已取得显著进展,有望打破国外垄断,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并计划通过融资进一步推进研发和市场拓展。

浙大吴少雄博士团队以“微型光谱芯片及其产业化项目”以光谱芯片为核心,推动光谱检测微型化。其公司研发的光谱芯片体积缩小1000倍,成本降低100倍,检测波段拓宽至375-3800nm,具有小体积、低成本、易量产等优势。该芯片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消费电子和工业检测等领域,为各行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光谱检测解决方案,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另外还有三个科技园孵化的项目,其中杨炽夫博士的“智能康复和护理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凭借其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创新技术,已获得多项国际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来自于丹麦科技大学科创园高科技公司,展示了全球首款 AI 自拟合助听器项目,其创新的技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令人瞩目;来自瑞典的SIGRID 公司落地中国的项目,“一种开创性的非药物解决方案-用于降低血糖峰值”,聚焦代谢健康领域,拟在中国开展相关技术的本地化应用。



现场讨论:深入交流与对接




活动现场,与会科研专家、企业家、投资专家围绕项目的落地情况、项目成本、推广策略、未来应用场景以及操作路径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多位投资人对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现场对接获取商业计划书(BP)。



展望




本次“智汇紫金”高端对话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浙江大学海宁校区的科研成果搭建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高端平台,更通过实验室参观与路演相结合的形式,为投资机构深入了解项目的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契机。实验室参观环节让投资人亲身体验前沿科技的魅力,深入了解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点,为后续精准投资奠定坚实基础,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更具前瞻性。
本次“智汇紫金”高端对话成功促成了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其在搭建学术界与产业界协同创新平台方面的优势,通过高端对话和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园一路18号,浙江大学紫金众创小镇D4-4号楼 联系电话:(+86-571)89995070 传真:(+86-571)89995070

Copyright © 2017 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0011689号-1